《论语》道“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于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3~6岁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品性的发展。一直以来,广安市第一幼儿园把“文明乐群 乐学知礼”作为育人目标之一,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环境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地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主题教育知晓文明礼仪
“奶奶,您辛苦啦,让我为您捶捶背吧……”时值重阳节到来之际,市一幼各班开展了“尊老敬老感恩行”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感恩爷爷奶奶们对自己的爱,鼓励幼儿以实际行动回报老人、孝敬老人。在市一幼,各年龄班每学期都会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合礼仪”“感恩在心,知行合一”等内容通过故事启迪、情景表演、行为辨析等教学形式,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演演中轻松习得文明礼仪知识。同时,市一幼还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融入到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礼仪知礼仪。如利用幼儿园楼梯、走廊、草坪等公共场所张贴学礼知礼内容,在班级阅读区投放有关礼仪的书籍,使幼儿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创设娃娃家、角色表演区,让幼儿在表演的同时获得第一情感体验,体验文明礼仪之道,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一日生活习得文明礼仪
“今天我是护旗手,我就要参加升旗仪式啦!”在市一幼的操场上,正在做升旗准备的大班幼儿廖培新满脸自豪!随着进行曲的响起,来自市一幼护旗队的大班幼儿,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踏着进行曲的节奏,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当庄严的国歌奏响,全园师生立正站立,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升旗仪式是市一幼每周一早上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各环节蕴含着文明礼仪教育的契机。一直以来,市一幼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一是每周一的升旗礼仪。幼儿在升旗仪式中感受到国旗的庄严与神圣,萌发起爱国旗爱国家的情感。二是每天的晨间接待礼仪。来自市一幼“礼仪天使团”的小天使们,每天早晨整齐地站在幼儿园大门口接待幼儿和家长,他们大方而礼貌的问候,不但让家长感受到幼儿们良好的文明礼仪风貌,更是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好了表率。三是进餐环节的餐桌文明礼仪。除了知晓吃饭时的坐姿,餐桌上的礼节之外,市一幼开展的“光盘行动”还培养了幼儿珍惜粮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四是户外活动的行走礼仪。让幼儿养成走路靠右行,上下楼梯不推不挤,出入教室按指定线路走,见到长辈礼貌让行等好习惯。
走进社区实践文明礼仪
教育家蔡元培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是将知、情、行合为一体的过程,要重视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长期以来,市一幼为幼儿提供文明礼仪实践的机会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社会实践活动。幼儿通过参加“文明礼仪演出社会宣传”“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与儿童福利院的小朋友心连心”等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把良好的礼仪风貌从幼儿园带到社会;二是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亲子体验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亲临交通路口、公交站台、广场、公园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场合,向行人宣传交通法规,劝导不文明行为,幼儿在传播文明的同时也收获成功的喜悦。
评优评先树文明典型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常规管理的制度化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实现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多年来,市一幼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德育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了园内德育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完善了德育工作考评方案,如《教师德育工作检查评分细则》《幼儿行为习惯评价细则》等。该园坚持每月对教师德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每期对班级幼儿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将班级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情况、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选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重点内容,对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每学期,市一幼都开展了“文明之星”“环保小卫士”“文明家长”“文明班级”等表彰活动,为家长和幼儿树立文明礼仪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激励幼儿学习文礼仪、实践文明礼仪、宣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开展。(王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