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椒,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在川渝人家,没了它,美食便会逊色很多。而在前锋,一粒小小的花椒被高标准种植,深度开发,纵深产业链,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绿色主导产业。
记者 祝世佳: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前锋区虎城镇水口村,我身后正在进行广安青花椒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土地调型工作,这里面积有2000亩,是前锋一万亩花椒基地的核心区域,预计十月中旬将花椒栽植完毕,未来这里将结合乡村旅游,成为全省一流的现代花椒产业园。
机械轰隆,看着如此大手笔的产业动作,不禁想问,是什么给了前锋区如此大的信心和魄力?
前锋区多丘陵,土壤贫瘠。在老百姓俗称“石鼓子”的山坡地上开垦种庄稼,产量不高,劳动强度大。花椒抗旱耐瘠,只要有点土就能生长,因此老百姓历来就有种花椒的传统。然而,传统的花椒种植却收效甚微。
1999年退耕还林后,前锋区花椒产业开始起步。近年来,新区在观塘镇,光辉乡等地发展起了花椒的规模种植,面积达3.1万亩,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了花椒产业的迅猛发展,农民的巨大增收,年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这不,一听说水口村要建青花椒的示范基地,村民梁大爷很爽快的就将土地流转出来了。
除了老百姓的的种植习惯和鼎力支持,基地建设的另一个巨大信心来自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多方考察和调研。
然而,基地面积如此大,花椒的销路在哪里?面对这个问题,前锋区和诚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科研创新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2014年,该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广安青花椒”改良品种得到国家认定。公司还拥有花椒油提炼锅和大型花椒烘干设备两项实用专利技术。
不仅如此,和诚花椒还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花椒籽综合利用上狠下功夫,开发出六大类产品,做到了物尽其用,形成良性产业链。并正探索花椒的立体经济,延伸产业链。
记者 祝世佳:从粒大饱满的青花椒到我身边琳琅满目的花椒产品,深度开发之后花椒的价值提升了好几倍,从干花椒花椒粉花椒油到花椒茶叶,利用科技创新花椒变得全身都是宝,也华丽转身为前锋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无独有偶,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前锋区欲将用技术创新和思路革新推动全区花椒产业的大发展。未来,基地将成为技术一流,产村相融,示范辐射的一流产业基地,真正做足广安青花椒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