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市教体局、发改委、民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广安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未来三年,广安市将从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入手,全面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融合教育推进体系,到2020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特殊教育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升。
■“到2020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95%以上”
广安市将立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协同,逐一核实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和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安置,落实“一人一案”,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全覆盖、零拒绝。确保到2020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95%以上。
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以区(市、县)为单位统筹规划,分片区选择部分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其他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也要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资源教室60—80个,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20-30个。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举办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部、班)。
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送康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行12年免费教育”
根据第二期“提升计划”广安市将以两头延伸为重点,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要求3-6岁残疾儿童较多的地方要探索在普通幼儿园增开特教班,支持有必要、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幼儿园,鼓励整合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鼓励、支持普通高中(特别是示范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方式招收高中阶段残疾学生;依托“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拓展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20年前,广安市将新增设特教班的幼儿园6所,同时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特殊教育职业高中班(部),面向全市招收高中阶段残疾学生。
同时,为确保残疾学生不因贫困、上学不便等失学,2018年起,广安市将实行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残疾学生纳入生活补助和助学金范围。对残疾学生在校期间按80元/月/人给予生活费补助;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财政专项解决。将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全面纳入保教费减免范围,高校残疾学生优先获得国家助学金
■“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
到2020年,广安市将实行教师资格证、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证的特殊教育教师“双证上岗”制。落实“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要求,加大对一线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每三年完成一轮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教师全员培训,每年举办1—2期送教上门教师培训班,到2020年完成60名资源教师市级培训及上岗考核,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快市级特殊教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
■“落实特殊教育经费倾斜政策,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
根据广安市第二期“提升计划”要求,未来三年,广安市将进一步提高特教学校经费保障水平,确保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拨款标准;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执行。从2018年起,市政府设立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由30万元/年提高至100万元/年(其中30万作为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专项工作经费),县级政府每年设立不低于30万元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其中10万作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同级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市、县两级要将不低于10%的残疾人保障金划拨给同级特教学校用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教师待遇方面,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础绩效工资总量增核10%的额度予以倾斜,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师、承担5人以上的随班就读教学管理任务的班主任,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参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标准执行。为送教上门教师、承担“康教结合”实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助。
■“实现专业支撑体系全覆盖,提高教学质量”
广安市将加大专业指导力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教育、残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间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研究制定广安市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广安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标准》。
2018年12月底前,区市县依托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4—6名、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2—3名专(兼)职教师或巡回指导教师,提供区域内特殊教育指导、研究和支持服务;广安区依托有条件的普通学校整合资源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研机构要配备专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
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学校,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改革试验探索经验和提供示范。推进差异和个别化教学,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支持开展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康教结合实验,到2020年全市建立1—5所康教结合实验学校。
(市特殊教育学校 胡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