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步伐,深入推进学校名师队伍梯队建设,教育引导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本学期以来,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组织举行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由学校学研中心牵头组织,历时长,范围广,分各学部初赛和学校总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经过一个多月的初赛,最终从全校青年教师中选拔出王宇、安全兴、赵敏、陈婉婷、刘可、向淑、林娟和黄鸿等8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学校总决赛。
纵观整个比赛,青年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声情并茂,发挥自如,他们以环环紧扣的课堂设计、沉稳从容的课堂讲授,以及和谐愉快的师生互动,赢得了评委和观摩听课教师的频频点赞。整个课堂大比武呈现出以下特点:
语文课堂诗意感性
比赛中,语文老师的课堂,故事的汇聚、人物的诠释、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字词的品析渗透进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老师们各施其法,呈现了一节节兼具人文性和诗意盎然的语文探究课。
初中语文陈婉婷老师的《蒹葭》一课,通过初识伊人、静闻伊人、试咏伊人、咏唱伊人、凝望伊人、守望伊人、探寻伊人、追寻伊人等知识线设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执着、永不言弃、无怨无悔的至美人性。
小学语文向淑老师的童话故事课《小马过河》,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朗读练习,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之中,去真切体会小动物的心情。在教学探究中,向老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故事所蕴含的“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既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感受,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课堂结尾,向老师还通过续写故事、讲故事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小朋友们的探究兴趣,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玩转思维
比赛中,数学老师们可谓是各具特色,把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课堂生动活泼、趣味十足。他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让枯燥的公式摇曳出几何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探索中、在小组讨论中碰撞思维,于“润物细无声”中领略到了数学抽象思维的妙道。如,小学数学林娟老师准备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从生活处处有数学引入,设计新颖,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了知识,增强了能力。
英语课堂生动活泼
比赛中,英语老师们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根据现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出丰富有趣的课堂探究活动,搭建合适的语言场景,让学生们在会读、会写、会听的训练中,切身体会到了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
高中英语王宇老师准备的《A Job Worth Doing》一课,以worth这一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一起探索课文主人公所从事工作的同时,学习主人公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了解什么样的工作可以被称之为有意义的工作,从而树立健康的择业观,培养崇高的奉献精神。
初中部刘可老师一堂别样的英语课《看医生》(Seeing the docotor),以新冠病毒导入,以“填写诊断书”为线索,以活动训练学生英语听读能力,以疫情防控“小贴士”为落脚点,营造了浓厚的沉浸式英语学习氛围。
理综课堂层层探索
比赛中,理化生老师们设计出生动的问题情景,带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有趣而又神奇的科学实验,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关键知识,并利用实验数据和现象解释新知,推理信息,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如高中物理安全兴老师准备的《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通过大众影视剧常见的情景引入,再根据著名的物理实验抛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引导同学们结合以往知识,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思路清晰,重难点明确,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综课堂创新有趣
比赛中,政史地老师们勤钻苦研,精心准备,设计出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可谓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如初中地理赵敏老师准备的《首都北京》一课,以人们眼中北京不同的颜色贯穿,由黄色北京、红色北京、灰色北京、绿色北京,分别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历史名居、环境保护措施等。整节课条理清晰,学生活动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和谐。尤其是课堂结尾,老师设计的学生游戏“谁能一站到底”,十分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本次大比武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随堂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们全程听课,认真记录,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赛后,评委老师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评价任务、教学素养和教学特色等方面对参赛青年教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给青年教师的成长以真切的指导和帮助。
“十年传承,共育新苗”。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未来基石。一直以来,广安友谊实验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紧紧依托“青蓝工程”“个辅工程”“课堂大比武”等教师发展培养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教育引导青年教师们共商教学之法,共研教学之道,并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坚守育人初心,扎根教学一线,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实现学校“办三高名校”目标献计出力,共同推动学校健康、和谐、高质量发展。
(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