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华蓥市教体局紧盯“教育有保障”标准,聚焦责任落实、政策执行、资金统筹,瞄准“五全”脱贫攻坚任务,精准发力,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绝不让一个受助贫困学生因心理障碍影响健康成长,绝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儿童)就读(入园)“全免费”。市教体局、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免尽免”。2017年以来共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628万元,落实全免学费资金2423万元。
落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全资助”。2017年以来共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067笔,累计贷款金额6822万元,做到了“应贷尽贷”。每年为新考入普通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一次性补助金30余万元,其中专科每人2000元、本科每人3000元,实现了“应资尽资”。
学校班主任、心理咨询室、学科教师齐心协力,对受助贫困学生心理、学习情况“全跟踪”。班主任积极营造班级公平受教育环境,重视对受助贫困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注重“志向”“信心”教育,教育他们立大志、长志,树立自信心,为国家、社会而读书,为改变家庭状况而树信心。学校心理咨询室针对部分有自卑、闭锁、嫉妒、焦虑、虚荣、过敏等心理的受助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因人而异采取富有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学科老师对受助贫困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扶智”行动,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帮助受助贫困生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提升学业成绩,进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跟踪”育人,让受助贫困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帮扶贫困村校(园)办学条件“全改善”。市教体局把对帮扶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作为行业扶贫的主要任务之一,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321万元,使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充分改善,实现了“应改尽改”。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探究受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规律“全研究”。一是全市全体教师参与研究,二是全市全部受助贫困学生纳入研究对象。2017年6月,华蓥市教体局课题《精准受助中学生不良心理和矫正方法的研究》被四川省教育厅确立为重点课题,在各校申报子课题中,确立了9个优质子课题开展研究。《关于精准受助中学生不良心理和矫正方法的调查报告》于2018年9月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2018年度四川省中小学德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精准扶贫受助中学生不良心理和矫正方法的调研报告》于2019年12月获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边研究,边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而且易于及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受助贫困生教育实践,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 胡博 林媛媛 )